Docker 常用软件
wsl2目前已经很完善了,wsl+docker对个人搭建开发环境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用了就离不开
Portainer
1 | docker run --name portainer -d -p 9000:9000 --restart=always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privileged=true portainer/portainer-ce |
Mysql
1 | docker run -d -p 3306:3306 -v /root/mysql/conf:/etc/mysql/conf.d -v /root/mysql/data:/var/lib/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169736 --name mysql mysql:8.0 |
设置开机不启动,并设置大小写不敏感
1 | docker run -d -p 3306:3306 -v /root/mysql/conf:/etc/mysql/conf.d -v /root/mysql/data:/var/lib/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169736 --name mysql mysql:8.0 --lower_case_table_names=1 |
1 | # 进入容器内mysql配置 |
Oracle
1 | docker pull marcocimatti/oracle12.2.0.1-se2 |
1 | docker run -d -it --name oracle \ |
Nginx
1)拉取
1 | docker pull nginx |
2)创建nginx配置文件
先创建一个临时容器,然后从容器中复制 default.conf出来,可以自行修改default.conf,自定义配置项。然后再创建正式使用的 nginx 容器并挂载。将容器文件拷贝到主机中命令:docker cp 容器id:/容器文件路径/文件名 /主机文件路径
1 | dockre cp nginx:/etc/nginx/conf.d/default.conf /root/nginx/conf |
docekr中nginx的默认路径位置
-
conf:/etc/nginx/nginx.conf
-
html:/usr/share/nginx/html
网站文件存放的地方, 默认只有Nginx欢迎页面, 可以通过改变Nginx配置文件的方式来修改这个位置
-
log:/var/log/nginx
access.log:每一个访问请求都会默认记录在这个文件中
error.log: 任何Nginx的错误信息都会记录到这个文件中
nginx容器/etc/nginx/conf.d文件夹内,自带default.conf配置文件。和redis不一样,redis容器内是不带配置文件的
直接挂载文件夹的话,如果宿主机内为空文件夹,那么容器内挂载的文件夹里的内容将会被清空如果宿主机内为非空文件夹的话,那么容器内挂载的文件夹里的内容将会被清空,再将宿主机内的文件复制到容器内的文件夹里
直接挂载文件的话(docker可以直接挂载文件),用vim修改宿主机文件后,只有重启容器后,容器内文件内容才会变化。要想不重启,需要对容器内的文件赋予777权限,
chmod 777 redis.conf
。所以挂载文件夹会方便些。挂载后,改变宿主机文件,容器内文件会变化;改变容器内文件,宿主机内文件同样会变化
(docker在进行文件挂载时,并不是仅仅挂载文件名到对应位置,而是将文件对应的inode 进行映射。用vim进行文件的编辑并保存时,系统采用的是备份、替换的策略,文件用vim等工具编辑的过程实质是,备份原来的文件,当新文件编辑完成后,再将新文件替换文原件,这会导致文件的inode变化,所以docker内外的文件并不会同步。而用cat,echo等重定向操作修改文件时,文件的inode保持不变,所以不会发生类似现象。)
3)创建nginx容器并运行
1 | docker run -d \ |
Rabbit
-
拉取
在docker hub里搜索rabbitmq,选择带有mangement的版本
因为国内镜像下架,rabbitmq大部分版本拉不下来了,可以试试rabbitmq:3.8-management
1
docker pull rabbitmq:3.11.9-management
-
安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docker run \
-d --name rabbitmq \
-p 5672:5672 \
-p 15672:15672 \
-v /root/rabbitmq:/var/lib/rabbitmq \
--hostname myRabbit \
-e RABBITMQ_DEFAULT_VHOST=my_vhost \
-e RABBITMQ_DEFAULT_USER=admin \
-e RABBITMQ_DEFAULT_PASS=169736 \
rabbitmq:3.11.9-management
#-p 指定服务运行的端口(5672:应用访问端口;15672:控制台Web端口号)
#--hostname 主机名(RabbitMQ的一个重要注意事项是它根据所谓的 “节点名称” 存储数据,默认为主机名)
#-e 指定环境变量,默认虚拟机名,默认用户名和默认用户名密码
Redis
-
拉取
1
docker pull redis
-
安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docker run --restart=always \
-d -p 6379:6379 \
--name redis \
-v /root/redis/conf/redis.conf:/etc/redis/redis.conf \
-v /root/redis/data:/data \
redis:6.0.16 \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
--requirepass 169736
#说明:
#–restart=always 总是开机启动
#redis-server /etc/redis/redis.conf 以配置文件启动redis,加载容器内的conf文件
#–appendonly yes 开启aof持久化,默认是rdb
#–requirepass 169736 设置密码(向外开放,一定要设置密码,否则会有挖矿木马)
#直接创建的redis容器里是没有配置文件的,该配置文件是需要在创建容器时映射进来的,需要从官网下载。和nginx容器内自带配置文件不一样
#可以使用curl -O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redis/redis/6.0/redis.conf 来将文件下载到当前目录
#redis.conf中,daemoinze要设置为no,禁止后台启动,否咋会与docker的 -d发送冲突
#-v /root/redis-demo/conf:/etc/redis 也可以把配置文件复制到文件夹里,然后直接挂载文件夹。推荐挂载文件夹,挂载文件的话,因为inode映射,需要为宿主文件赋予777权限才不需要重启,chmod 777 redis.conf。
Remark
restart
restart参数用于指定自动重启docker容器策略,包含3个选项:no
,on-failure[:times]
,always
,unless-stopped
-
no 默认值,表示容器退出时,docker不自动重启容器
1
docker run --restart=no [容器名]
-
on-failure 若容器的退出状态非0,则docker自动重启容器,还可以指定重启次数,若超过指定次数未能启动容器则放弃
1
docker run --restart=on-failure:3 [容器名]
-
always 容器退出时总是重启
1
docker run --restart=always [容器名]
-
unless-stopped 容器退出时总是重启,但不考虑Docker守护进程启动时就已经停止的容器
1
docker update --restart=always [容器名]
如果容器启动时没有设置–restart参数,则通过下面命令进行更新:
1 | docker update --restart=always [容器名] |
挂载文件和文件夹
-
文件夹:
host上文件夹一定会覆盖container中文件夹 -
文件:
文件挂载与文件夹挂载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docker 禁止用主机上不存在的文件挂载到container中已经存在的文件
- 文件挂载不会对同一文件夹下的其他文件产生任何影响
除此之外, 其覆盖行为与文件夹挂载一致,即用host上的文件的内容覆盖container中的文件的内容